最新消息

如何發起菩提心Ⅳ(修心七要講述稿)

#菩提心禪修次第
#修心七要

#噶舉派是實修為主的傳承

 

之前提到的地藏菩薩、不動如來及阿彌陀佛,是經典上面關於發菩提心的簡單介紹

 

那麼論典上討論菩提心,又是從何時開始出現的呢?早在龍樹菩薩時代《大智度論》裡面就提到菩提心,但也只是很籠統的提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大智度論》是對於《大品般若經》《般若兩萬五千頌》的註釋論典,它並不是一個跳脫性的著作,換言之,並非是單獨把一個問題拿出來詳加討論的著作是貼著經典在解釋經典的著作,所以經典講多少,它就講多少

 

那麼經典既然都只講各式各樣的個案所以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上面也是對各式各樣的個案去做解釋而已他並沒有開闊性的或者廣泛的討論菩提心這個問題

 

被認為最早開始廣泛性討論菩提心的,是《大乘莊嚴經論》。

 

《大乘莊嚴經論》的作者是誰呢?這是有爭議的,藏傳佛教認為是彌勒菩薩,漢傳佛教認為是無著,也就彌勒菩薩的徒弟。

 

在《大乘莊嚴經論》就開始討論有關於發菩提心的標準、發菩提心的差別、發菩提心的技巧等等,關於菩提心的種種開始做了廣泛的討論以及歸納整理。

 

那為什麼叫莊嚴經論?「莊嚴經」的意思是它是經典的莊嚴,你可以想像經典是一個人,然後這個論典就像是這個人的裝飾品一樣,所以《大乘莊嚴經論》的是主軸性雖然是在討論有關於菩提心的議題,可是它還是以經典為其討論的脈絡主幹。

 

--

禪修就是「心的重訓」譬如讓心長出強健的肌肉,可以應對生活中的負重與壓力,讓生命活得更自在健康且富有彈性。

 

「修心七要」是一套培養菩提心的禪修技巧,由切卡瓦論師所創,此禪修法門最大的特色,是它非常簡單、非常適合如現代一般的五濁惡世,能夠把五濁一切障礙都轉化為菩提心。

 

我建議有興趣的朋友,先加入羅卓仁謙的LINE@:https://reurl.cc/D3Xk3Q,及「禪師不打坐」的LINE@:https://reurl.cc/OMvGmr。 

#修心七要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