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上師供養會:噶瑪巴鑑知!

活動時間:2020年12月26日(六)
活動地點:上慈居
參與人數:線上100人,現場30人。
主辦單位:解脫協會
主辦人:羅卓仁謙
紀錄:柯君樺

 

上師供養會:華語地區唯一寺院級修法

2020年12月26日,解脫協會為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來年值逢本命舉行「上師供養會」。依據藏曆、藏史等記載,藏地與漢人化圈皆有此「本命年」傳統,即根據流年生肖於當事人之吉凶判斷。又、為免除值此年者運勢起伏跌宕、傳統上為其舉行祈福儀式堪稱普遍。
上師供養會的全會程含括:與會眾《般若心經》誦唸暨補缺,臻至10萬次圓滿;《文殊真實名經》多次;完成《多羅五尊成就法》行者執行護摩1萬次。後續本會亦規劃造像、動物救濟等金額。如是誦經祈福、護摩息災、供養造像、佈施救濟之法會規模與設計齊備,已達傳統藏傳佛教寺院等級,是華人地區全華語進行的唯一道場。

上師是什麼?為何上師至關重要?

上師,梵語中稱為गुरु(guru)、藏語稱為喇嘛(བླ་མ),基本詞義為破無名闇者,目前普遍指涉為替行者揭示知識的引領者:我們由出生開始無論有意無意、皆在長養著自身;舉凡意氣相投的友人、令人稱羨的履歷、充滿成就價值的志業等等,日常生活所欲種種一切皆是「我」的聚積。而當苦難來臨時、諸如此等一切能助於我者,只能是藉由反覆去訴苦、反覆去追求替代補償。

試問、「我」所帶來的苦、又如何能夠以慣性之「我」在世俗尋求的更多的「我」從而得到得到完整?
措不及防的苦難往往告誡著「自我」的脆弱性,平時我們習以為常的認知與掌控一向只是片面。只是平時,我們以為自己所在的位置、與他人所認為、與真實之所在,皆是甚為分歧且難以被察覺的。
世俗的層面如是、而修行層面上我等行者又何能夠以己之認知之力、解讀間隔數千年前之經文?以己之有漏五蘊所感、自證己身走在正法之途?

因此,一位明經通論、能證能引的上師的重要性由此不言而喻。噶舉承傳中除佛法僧之「三寶」,亦強調「三根本」——以「上師」為首的本尊及護法之崇敬。

「上師開啟教誡寶藏門」——金剛總持短祈請文

只有密法重視上師嗎?
只是,佛教諸多傳承、諸多宗派為何僅有「密法」關乎上師?

佛教、或者說、一切佛陀所關注、進而開展之知識,不外乎是面對以人類為中心之有情眾生的解脫離苦。不過、此所言「知識」的詞義,卻有種種層次可以進一步討論。

首先,一切書面圖像、語言所能傳達、所能流通者,應是最外圍之知識。進一步地,舉凡游泳、騎腳踏車等等,並非我們透過肉眼看見、透過轉達理解便能達到,必須藉由實際身體操作進而掌握「經驗」而得,此則為難以言說、必得體悟而得之身體技術知識。


更甚者在於,依於眾人之所經歷、所學習令各別有不同之觀點。進而產生有諸如「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所言等種種境界之別;此則為不可言說、不可觀看、只得個別體悟之最內層,關乎思想、境界、見地之知識。正如同佛陀曾言道:

「見者不空,智者各別內證」——《隨念三寶經》

而「佛陀之法教」含括信仰面的「崇奉」、書面之「教理」,亦包含身體實踐之「修行」。又、噶舉派之密法觀念,強調佛性知識不僅只蘊含在「心智意識」亦包含於「物質構成」的暇滿人身。各種實修內容,諸多是為統攝心智與意識之兩者,目的在於為令行者取得究竟智慧。
既是所謂含括「關乎心智層級的身體鍛鍊」諸如氣脈、瑜伽、禪定等等訓練,其過程也絕非項日常一般游泳、騎腳踏車那般顯見於外。是故在未有相當訓練的狀況下、常人難以由一般外在條件明辨。因此,外在唯一能顯見、能作為我們觀察的條件者,僅有代代猶如珠鬘般明朗而至貴的傳承。

 

金剛總持帝洛那洛巴,馬巴密勒法王岡波巴,
普明三世遍知噶瑪巴,四大八小傳承持有者。
止達察派俱得竹巴等,於甚深道大印得自在。
達波噶舉無比眾生怙,於諸口傳上師做祈請,
持有傳承記述祈加持。

——金剛總持短祈請文

 

由是乎, 第十七世尊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無比達波噶舉及眾主岡倉噶舉之領袖、萬部遍主、今後世世之唯一皈依處吉祥上師。於我等噶舉傳承之追隨眾人之至重至要,或可以從此豹窺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