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十二月初道歌法儀報導:矯揉於身份,只會創造煩惱

 

活動名稱:道歌法儀
活動地點:上慈居
參與人數:35人

 

2020年12月11日,解脫教團創辦人羅卓仁謙與菩薩戒團教眾聚於上慈居,以第八世大寶法王確立的《道歌法儀》為基礎,共同禮讚傳承並研說佛法。

 

活動前,參與者陸續於會場中央所供奉之「噶瑪噶舉傳承樹」獻上淨水、鮮花與供品。噶瑪噶舉傳承樹、為噶舉傳承精神之具體圖像,包涵佛教徒所皈依之佛法僧三寶,以及實踐佛法所依之「三根本」——獲致啟發之「上師」;實修標的之「本尊」;體悟落實的「護法」。

今日的講題是針對〈感言集・欲章第二>的第四言:「吃水果時總是先嚐到甜,但吃到籽時就會嚐到了苦,性慾也是如此:先讓人享受快感,嗣後才讓人感受無極的灼燒苦痛,使我們像被制服的大象一樣,困在地獄中。」主法針對今日的講題解釋,在時刻變動的世界,我們往往有不少無法真誠的時刻。或者受迫於外界的種種眼光:對資歷的期許、對佛教徒的期許、對身份的期許……我們可能很容易扭曲自己、以便滿足這些外界期待而收穫名利,最終流於「矯揉」。

「矯揉」一詞,在藏文中有著「浮動、變動不止」的含義;矯揉,令人表現出不屬於自心的樣貌、說出虛偽的話語、做出扭曲本意的行為。然而,虛偽的種子不可能成長出真實的果實。一味的的揣想、計算他人的反應,終究只會造成種種遍計煩惱。

這些都是出於那些我們對自身視而不見的慾望所造成。

自心耿直、正視慾望而不自欺;此即大乘佛弟子在明瞭空性、不具「迷戀之心」的前提下,可自在享受世間的關鍵。總之,唯有行者需具備直視自心之勇氣、毫不欺瞞地承認內於自心的想望。如此,於種種煩惱升起時、終能具備對治的基礎——達到佛陀所謂「知苦」的可能性。

說法後,所有與會者共同向代代承傳智慧的上師歌頌禮讚,並且念誦《朝聖心路》中記載之噶舉祖師事蹟;最後共同歌唱新編曲目《光榮如你》祈願終能作為弘大傳承中的榮耀一部。

整個活動依於《道歌法儀》並且根基於古代印度智者與其弟子的聚會傳統,配合現代需求整合為適於大眾日常落實佛法教理之形式。

 

#感言集

佛陀在世時所宣說的教導中,最樸實、生活化而應各種場合自然宣說的,就是《法句經》。

《法句經》,是古印度所有在家人、新學出家人都必讀的經典;我將最完整的《法句經》傳本(《出曜經》)以現代白話文方式編譯整理,並按其梵文本名而命名為《感言集》,作為羅卓仁謙主持的聖典計畫中的一部重要聖典。

《感言集》共收有34個章節,超過900條感言。

#聖典計畫

佛陀所親口給予的教導與後代論師所寫的註解,總數超過皇皇一億字,再經由古代文言文的翻譯後;美則美矣,大則大矣,卻讓我們難以親近。因此,我依循印度佛法傳統,將重要的、常用的、根本的、生活化的經、論、詩、讚,用白話文體制整理翻譯,望能整理成一部順古適今的聖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