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文章

法成大業課程:智慧是佛法共通的價值

課堂時間:2018年3月31日(六)
課堂地點:德祺書坊
學員人數:13人
主辦單位:解脫協會
授課老師:羅卓仁謙老師
 

解脫法成

善知識的四個口訣:觀修無常、輪迴與過患、慈悲心、發菩提心。

今日課程來到《解脫莊嚴論》第四章第三段善知識的第四個口訣「發菩提心」。前三個口訣是很單一的,發菩提心的內容很多。這裡提到的菩提心是指廣義的菩提心,一般提到的利益眾生而成佛是狹義的菩提心。發勝菩提心是成佛的方法,懂得發菩提心的人,就不會不懂得如何成佛。

「法的特質是可以救護我們,還可以改變我們,反射問題是,你是修行佛法的人,但有沒有因為法而改變?」

 

攝類學

今日課程來到舉例實證及練習。基成定義是量所經驗到的,什麼叫量?正確的認識為量,所以正確的認識所經驗到的,稱為「基成」。所以一般要證明是什麼東西時,一是從定義下手,或從分類上下手,這是比較正確的做法,而這也是因明學通用的概念與架構。

 

佛教史

課程談到五論中最重要的「現觀莊嚴論」結合空性與修行的次第,為般若經的口訣。裡面提到智慧讓我們擺脫輪迴,悲心讓我們擺脫小乘的涅盤。不論是大乘或小乘,擺脫輪迴是佛法共通的價值,所以智慧是佛法共通的價值。唯一的差異是大乘追求悲心,小乘並沒有要擺脫涅盤。原始佛教討論智、討論擺脫涅盤,但不討論悲。大乘在這個基礎之上,多討論了一個悲心,而小乘不討論悲心。

大乘追求福報,花更多時間在累積福德,累積福德的目的是什麼呢?成就佛的身、成就眷屬資糧圓滿等,這是大乘思想的特色。

「聰明來自學習,所以智來自聞思修,聞思修的智慧會讓福德導向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