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文章

道歌海會:善觀緣起,緣起第一的吉天頌恭

活動時間:2018年5月23日(四)
活動地點:上慈居
參與人數:33人
主辦單位:解脫協會
主辦人:羅卓仁謙
說法者:祖古 巴麥欽哲仁波切
紀錄:汪靜玉

解脫協會自創立起,便有道歌海宴的常態性活動,鼓勵行者透過道歌的傳唱,進而了解祖師大德修行時的口訣與技巧;更透過薈供的方式,修補修行中產生的闕漏或錯誤,是一個復古而創新的共修方式。

直貢噶舉祖師吉天頌恭的修行歷程

適逢直貢噶舉祖師覺巴吉天頌恭的圓寂供養會前夕,解脫協會邀請了巴麥欽哲仁波切前來,在五月二十三日的道歌海宴上分享關於吉天頌恭的生平事蹟,並分享直貢噶舉在進行天葬時的特殊作法,讓行者們透過這樣的分享,能對無常生起更多感悟。

善觀緣起,緣起第一的吉天頌恭

吉天頌恭在帕莫竹巴尊者座下學習時,每當尊者要求三位弟子做某些事情時(例如:做帽子,觀察雅魯藏布江的江水),只有吉天頌恭會在執行前反覆思索上師這些吩咐背後的密意,從而了解為何上師要他們去做這些事情。例如當兩位師兄只看到雅魯藏布江的水和平日一樣,或是稍微漲了些許時,只有吉天頌恭回報帕莫竹巴:「整條雅魯藏布江的水都滿了,而且還溢出來,氾濫了西藏三區。」而帕莫竹巴便告訴他:「將來你的傳承也會如你所說的這樣,廣佈西藏三區。」

由此,吉天頌恭被讚譽為「緣起第一」,因為尊者善觀諸法緣起,而不是只看見事物的表象,而是深刻的反思為何如此?為何要這麼做?上師的吩咐中是否含藏其他的意義?對於佛弟子而言,這也是一項重要的教導,在看見事物的表層意義時,不忘去觀察事物的緣起,進而能觀察到所有事物本質的緣起性空。

顛恰崗天葬場與《棄執之歌》

在吉天頌恭的弟子中,有一位名叫仁謙吒,由於平日離上師太近,所以將上師視為平凡眾生,無法對上師生起淨觀。所以當師兄弟們在較量成就時,他發現連廚房典座的老和尚都有將飯杓掛於虛空中的證悟,而自己卻完全沒有任何成就,因此羞愧而死。

而當眾人將他的屍體送往顛恰崗天葬場要進行天葬時,卻發現他的屍體僵硬,皮膚變得很厚,無法切割,因此恭請吉天頌恭到場。吉天頌恭以竹杖指著仁謙吒的心,唱出了流傳後世的《棄執之歌》,之後,仁謙吒出現了一個神變,除了皮膚軟化可以切割外,在切開時湧出了許多舍利,而且不斷湧出,甚至多到需要用掃把去掃。

這段故事除了是《棄執之歌》的由來外,更是提醒我們身為弟子者,無論和上師的距離遠近,都必須對上師的言行生起淨觀,不能因為親近而產生輕慢,這也是仁波切殷重的勸導。

天葬傳統,以及面對無常

顛恰崗天葬場號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葬場,而且有很強的加持力,只要在這裡舉行天葬,便能保證不墮三惡道,所以在藏區仍有許多人不遠千里將親人的屍體送到顛恰崗進行天葬。

天葬的儀式中,為了能方便神鷹取食,所以都會將屍體切開,最後再把剩下的骨頭敲碎,混入糌粑粉,同樣布施給天葬場的生物食用。在觀看天葬的過程,總能讓行者感受到人生最終的真相便是如此,無論生前貧富美醜,但在一刀切開之後,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僅剩下赤裸的皮囊和內臟,這樣的震撼比白骨觀更強烈而直接。但目前為了避免民眾以獵奇的眼光去看待,天葬場已經不再讓人進入觀看天葬的儀式了。但對於行者而言,即使看不到天葬的畫面,也需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能為了這個皮囊的舒適愉快而造下種種惡業,因為到死亡現前時,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透過這次的活動,行者有機會接觸到噶瑪噶舉之外的噶舉傳承,也知曉了在其他傳承中的許多殊勝法教,例如在進行天葬時,直貢噶舉修的不是一般的施身法,而是唱誦《棄執之歌》修大遷識法。了解各傳承間的相同和相異,也能讓行者之間有更多的反思和交流。

 

將來協會仍會繼續邀請十方大德蒞臨指導,讓我們有機會聽到更多善知識的教誨,但更重要的仍然是將這些教誨融入生活之中,成為真正的「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