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文章

解脫大師講席:如來藏的三個證明、五個作用

活動時間:2018年7月13日(五)
活動地點:上慈居
參與人數:80人
主辦單位:解脫協會
主辦人:羅卓仁謙
說法者:大堪布慈囊仁波切
紀錄:李朕嘉

在尊勝 大寶法王的關切指導下,由羅卓仁謙老師發起「將藏傳佛法在台灣紮根」計畫的解脫協會,2018年5月在共修中心成辦甫滿一年,逐漸擴大的參與人數讓解脫協會覓尋更大、更適合學習佛法的道場「上慈居」。

協會在上慈居啟用之際,邀請到了尊貴的 大堪布慈囊仁波切,來為希冀求法的信眾們講解如來藏法教,並且由羅卓仁謙老師親自進行口譯,作為啟用上慈居的殊勝的緣起。

慈囊仁波切首先指出,說法者與聽法者的「態度」非常重要,在說法、聽法前必須發起一個利他、發菩提心的態度,以此調整心態來接受法教,能讓行者知道自己是為了利他、為了眾生才來說法聽法,這樣更能讓所學的法教落實在正確的修持上。

噶舉派的如來藏思想

如來藏思想,特別在噶舉派的修持者,可以說是起點或是核心。當談到噶舉派的道次地,岡波巴大師所著的《解脫莊嚴論》即是從如來藏開始論述。對於如來藏的了解,有兩個大方向切入:經論與理據。

經典上,《三摩地王經》明確指出「如來藏遍一切有情」;《涅槃經》也提到如來藏;密法的《喜金剛密續》都有提到如來藏。若從理據上來看,《寶性論》有詳細的討論如來藏,更認為佛陀第三轉法輪,就是宣說如來藏法教。

理據上,寶性論提到三個原因、九個譬喻、十個論述來說如來藏。所謂三個原因證明:

第一,佛指是法身,在成佛前的眾生時後就具備了,否則不可能未來能成佛,這叫做「以果待因」的邏輯。一個果的發生,必須有同樣的因,例如稻米要有稻種才能成熟為稻,眾生都有潛力成佛,這就是如來藏。

第二,真如性如無差別故,佛與眾生體性上無異,這叫「本體法性之理」。佛與眾生在法性上沒差別。

第三,眾生具備「界如來藏」,這叫做「因有作業之理」,即如來藏有其功能作用開展成佛。

簡言之,寶性論提到的三個原因是:

第一:圓滿佛身光耀故,一切眾生皆有開展佛身的潛能。

第二:佛的真如與眾生的真如沒差別。

第三:眾生具備佛的種姓。

雖然能從經典文獻、論點邏輯去證明眾生具備如來藏,但更重要是我們「必須知道這件事,並且付諸修行」。龍樹菩薩在《讚法界頌》以金屬出自於礦石作譬喻,《解脫莊嚴論》以酥油出自於牛奶為譬喻,但最重要的是「提煉」;如果只知道礦中有金屬、奶中有酥油,但不去提煉,也不會出現金屬跟酥油。眾生不知道自己具備成佛的因,因此不會去付諸聞思修,無法斷除無明障礙。因此,佛與眾生唯一的差別,就在於是否意識到自己具備成佛的因並付諸實踐,以此斷除流轉輪迴的無明。

換句話說,佛與眾生最大關鍵的差別就是「有沒有看清如來藏」,無明就是誤會看不清楚,誤會什麼?就是誤會看不清如來藏。佛陀的意思是覺悟者,覺悟什麼?就是覺悟如來藏。

《寶性論》提到,如來藏是否清淨,是以對如來藏是否「被看清」作為標準。眾生完全沒有看清、菩薩一部分清淨、佛完全清淨,這是以對如來藏的認知完整程度論斷。今天說法的重點核心:一切眾生擁有如來藏,且必須了解看清之。凡夫與佛的差異在於如來藏的清淨程度,清淨的定義是對如來藏的了解,了解一分則清淨一分。可以說,修行的目的就是了解如來藏、透過聞思修去了解清淨如來藏。

有人會說,如來藏在哪裡?聽起來好抽象?如何具體指出如來藏?

第三世大寶法王曾說:「凡夫的心識就是如來藏,我們心的本質實相,就是如來藏!」當聽聞如來藏具備廣大功德,很容易覺得這與我無關,但從上述經論理據可知:如來藏是眾生如實擁有的。我們必須體認到,我們的心本質上就是佛!為什麼眾生還在輪迴?因為沒有認識到自己具備如來藏。眾生與佛在如來藏的擁有上沒有差異,但是對如來藏的了解則有差,這樣的體悟多少,形成了聖凡的差異。

很多宗派對如來藏的看法有些歧異,而噶舉派認為如來藏的實相有三個面相:本性為空(此為法身面向的如來藏),無自性能容一切的特性。作用上是明(此為報身面向的如來藏),能夠清楚了知;明空雙運,能展現輪迴與涅槃的一切(此為化身面向的如來藏)。具備三者就是心性完整的特質。眾生將心性開展出來三身的過程即是修行,修行結果就是得到佛的三身果德。

如何將如來藏思想應用在生活?

《寶性論》提到,佛陀宣說如來藏的五個原因:

ㄧ、「消除眾生的自卑心,避免心力怯弱。」

一提到要修行,我們馬上有藉口、有理由,就是最明顯的心力怯弱。要知道就算我們死了進入輪迴,如來藏也是依舊存在,無量功德如影隨形,還有什麼理由說不修行呢!

這些怯弱障礙都是短暫,客塵就是暫時才叫客。妄念、誤解、無明、業障即便一陣陣到來,都無法改變法性,如來藏沒有保存期限!永遠有機會成佛。

佛法不會向其他宗教認為眾生有原罪,反而認為眾生本身帶有無窮盡的功德!所謂自性空,代表煩惱不是自始存在,只是緣起暫時產生的。過失為客塵,了解煩惱只是暫時的不是本質的,非常重要。認識自己有如來藏,產生勇氣去消除煩惱誤解藉口。

二、「不要看不起別人,不要輕慢劣有情。」

看到不如自己的人乃至於動物,要想起對方也有如來藏!請把對自己的認知,轉化到對方上,對方也是暫時過得慘、暫時過得糟罷了,對方也是具備有無量功德的如來藏。請養成淨觀習慣,當知道因為眾生不了解如來藏而陷入種種苦痛,會自然而然升起慈悲心,希望眼前的可憐可惡眾生也能夠了解自心如來藏。

三、「對於不真實不執著,不將沒有的說有。」

對我、對常的執著減低。認為自己是一個存在的我、認為一切是恆常不變的,這樣的錯誤觀念與隨之產生的強烈執著,會因為了解如來藏而逐漸淡去,逐漸不會將沒有的認為有。

四、「不會對自心誹謗,不將有的說沒有。」

不會對有、無貼上錯誤標籤,並且能夠遠離常斷二邊,智者立於中道。大手印、中觀、如來藏是同一東西的不同面向看法,有這樣正確的認識,就不會產生邪見歪曲。

五、「消除我慢。」

人往往自己得意、視為功德的東西產生高傲,然而眾生都有如來藏,在自他平等的前提下,沒有什麼比別人好的立足點存在。如來藏使我們沒有比他人好,他人也沒有比我差,這樣的正確認知產生消除高傲我慢。

不論大手印大圓滿都好似是禪修墊上的事,但一旦回到生活上,就是上述的五個生活面向。《了義大手印願文》中說:「淨化所淨顛倒眾客塵,淨果無垢法身願顯現,斬斷增益淨依即見要,無逸保任見解即修要。」即是提到淨化對如來藏的誤解。客塵背後有值得追求的功德,消除客塵才有意義。一切的修持都是為了消除客塵的蒙蔽,達到認識到本來的面貌如來藏,這即是成佛之道。

慈囊仁波切僅僅用短短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將如來藏的思想與生活實踐作法詳細地解說,參與的大眾無不法喜充滿:大眾也驚艷羅卓仁謙老師的同步藏文中文翻譯,能夠如此的精準表現信、達、雅!會談最後在與仁波切一同唱頌《了義大手印願文》,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