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文章

解脫之前:從不舒服的感覺檢視自己的修行

這份文字內容,是羅卓仁謙在封閉式直播平台上介紹噶舉歷史時,謄打的文字紀錄。
 

一、馬爾巴大譯師的貢獻:融合那洛六法與大手印禪修

馬爾巴譯師出身自西藏山南地區,早年十分好鬥,他的父親擔心他之後不是被打死,就可能是打死人,所以希望他能夠好好學習,以免走入歧途。

馬爾巴先在藏地向一位有名的譯師Drokmi Shakya Yeshe學習 ,但是由於這位譯師的教學費用太高,馬爾巴認為與其向他學習,不如存錢直接到印度去學習,所以只向這位譯師學習了印度語言,而沒有學習翻譯技巧等。但是馬爾巴譯師本身的語言天分極佳,據說精通三十幾種印度語言。在前往印度之前,馬爾巴在尼泊爾停留了兩到三年,主要是學習尼泊爾的語言,之後前往印度。

在印度求學期間,馬爾巴除了跟隨了那洛巴學習之外,同時也師承梅紀巴(Maitripa)的教誨,同時承接了那洛六法這樣,以控制氣脈明點為主的禪修技巧,同時學習梅紀巴傳承的大手印,並將這兩種揉合為一,影響了之後噶舉派的修行方式。另外,在噶舉派的祖師中,馬爾巴也是第一位藏人祖師,之前的帝洛巴與那洛巴皆是印度人。
 

二、修行重點:專注一門深入,勝過三心二意

在修行的過程中,馬爾巴有一位同學叫做年譯師,這位譯師對於實修的興趣不大,但是喜歡探聽各種時下的八卦,所以在密集金剛盛行的時候,他告訴馬爾巴譯師:「現在密集金剛很流行。」當下馬爾巴就回去像那洛巴請法,得到了密集金剛的傳承。之後也是因為年譯師的關係,告訴馬爾巴:「密集金剛很多人修了,現在流行的是喜金剛。」因此馬爾巴又向那洛巴請法,而得到了母續部分很重要的喜金剛傳承。但在這些過程中,那位年譯師什麼都沒有學到,只是轉傳了很多時下的消息給馬爾巴,而真正走入實際修行的是馬爾巴譯師。

由這個故事可以延伸出修行的重點,在於精而不在於多,不是每個傳承都學一點,最後沒有任何法門是真正深入學習的。有些人在很多中心學了很多法,跟隨過很多不同的上師,但因為沒有深入實修,也沒有反覆複習,真正被問到的時候往往是一問三不知的情形,大家應該引以為戒。要修行的話,就要好好深入實修,並且反覆複習。
 

三、大寶法王:檢視修行是否正確,看看是否過得舒服

法王常常說:「修行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所以要檢核自己的修行是否正確,只要看看這個修行過程中自己是否有「不舒服的感覺」,就是一個很好的評估方針。不管是實踐修心的任何法門,基本上都是在對治我們原本的習氣,要改變習氣的過程,通常都是不舒服的。例如原本被罵的時候會反射性的罵回去,但在實修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學會忍辱,而這個過程往往是不舒服的。所以如果在修行過程中完全沒有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可能就是沒有真正的進入實修。所以要知道一個人是否有透過修行而改變,主要就是看他在面對問題時的反應,當問題發生時,他的反應是否還像以前一樣?如果一切的表現都沒有改變,那就不算是真正的修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