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文章

不動如來密法實修營的意義

此系列文章,系羅卓仁謙為不動如來實修營學員講學之上課記錄整理編輯而成。
 

一、 修持密法的根本前提:利益眾生

所有的密法修行,一切方便技巧,都是以「利他」走向佛果為訴求。修密法的「心態」至關重要,因為密法可以快速累積成就大量的福德,可以得到很多福分,但如果沒有要嚮往佛道,反而會亂了自己,福德變成「累贅」,例如像貪財的窮鬼拿到兩億,可能當天發狂壞掉了。修密法跟跟玩火一樣,這就是為什麼會修密法的很厲害,修糟糕歪掉就立馬下墮。

密勒日巴祖師曾說:「利用密法迎請智慧本尊,卻拿來維護世間利益,猶如將國王從寶座上拉下來,囑咐國王去做掃地清潔工的事情一樣。」密法作為佛法的本質,全然都是利益眾生,切莫拿來用在自己個人的慾望上,否則不僅僅只是「殺雞焉用牛刀」,更嚴重的是食髓知味,產生更多無謂的貪嗔癡,對世間更執著,反而害了自己。
 

二、 何謂佛法的實修:貫徹「戒定慧」

佛法的核心在於「戒定慧」,實修不是為維護傳統而已(拜拜佛、繞繞塔、念念法本、定期聚會聊佛教圈八卦),唯有「貫徹戒定慧」才是實修。並不僅僅是拜十萬個大禮拜的外在表象就是實修,一旦脫離戒定慧就不是實修。不動佛密法實修營,是得到大寶法王的認可才開的密法課程,開課前法王一再地強調:「先不要直接教他們密法的操作內容,先多講幾次《阿閦佛國經》,再講講《陀羅尼經》的內容。」因此我們會以深入不動佛經典,了解經教對修心意涵作為實修基礎。

「實修」是以戒定慧三學為根本,所開展出來的修心鍛鍊,而小乘、大乘、密乘都有各自不同的戒、定、慧特色。不動佛實修營則會強調,以大乘的戒律為基礎,發展密法的禪修與智慧。所有的修持觀想等等,背後操作的意涵,都會完整的介紹。既然不動佛實修營的一切都是鎖定在戒、定、慧三大主軸上,所以學員對戒法、禪修技巧等的知識與實踐,一定要平均兼顧;切莫厚此薄彼。
 

三、 不動如來實修:以不動佛作為榜樣

以不動佛實修為名義,自然就是專以不動如來為典範榜樣,其中特有的戒定慧為修持內容。從經典中可以知道:

1. 戒:不動佛國經重視「出家頭陀行、在家菩薩戒」。沒有戒律一切白談甭說,很多人很會看本尊相,但是要背出戒律就不會,這是很嚴種的本末倒置。《大智度論》云︰「若人欲求最大善利,應當持戒。戒如大地,一切萬物有形之類皆依地住,戒亦如是,一切善法皆依戒住。」說明了一切善法,皆是以戒為基礎,不動如來重發願智證,自然更強調戒律為基礎的重要性。

2. 定:密法的禪定,稱為「本尊瑜珈」,即透過觀想本尊來修定。佛法的修行內容就是止觀(戒律是培養發展止觀的條件)。廣說三十七道品,略說為止觀、四聖諦的道諦就是止觀。在止觀學上除了依照經典上(觀出入息)的進行修持外,密法特有的禪修法「觀想、供養、親見」的這個脈絡要注意,會在日後細細解說。

3. 慧:不動如來更重視「般若系」的智慧。相較於阿彌陀佛系列的經典,重視佛的果願果德,不動如來經典則是重視佛的因願因緣;彌陀經是以成就佛果的最終狀態去闡述願力,不動佛國經則是以成就佛果的種種過程去闡述願力,兩者描述願力的視角角度不同。不動佛從因地起,重視「發願、大行、智證」特別強調如何累積福德智德的過程,因此特別與重般若系經典呼應。
 

四、 密法修行的三個學習前行:戒定慧、大乘修行、密法史

首先,戒定慧為一切實修的基礎,沒有基礎則無法搭建證悟的寶塔;其次,必須了解大小乘修行方式的差異,既然密法是歸類在大乘佛法中,那麼自然要從大乘佛法的角度去開展智證,要了解大乘佛法的修行方式,又必須了解原始佛教的立場差異;最後,從密法史了解不動佛密法的地位,不動佛密法修行,在密法中是被歸類到事部與行部,要了解不動佛獨特的儀軌修持方式,又必須了解整個密法發展脈絡,才能知道不動佛密法修持的定位。

從戒定慧、大乘修行、密法史三者的持續學習後,才能開始學習不動佛密法遺軌,正式進入密法實修的階段,因此這三者可以說是密法實修階段的前行。之後的密法遺軌修持,共有三個階段:本尊瑜珈(唸誦法、近成就法),再來是成就法(一般用寶瓶瑜珈為主),再來是護摩(作為補闕),這樣就完成了一個本尊的階段性密法的修持。最後則是學習一些利他的方法(以究竟利益眾生為目標)。